肖石忠 齊德學
2018年04月16日16:11 來源:人民網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周恩來作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主持常務工作的副主席(1952年7月以后不再主持軍委常務,但仍主持指導朝鮮停戰談判),不僅協助毛澤東在恢復國民經濟和政治、文化、外交方面作出重大貢獻,而且協助毛澤東指導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在軍事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統籌未雨綢繆的全部工作和保證抗美援朝決策的貫徹實施
。保鞒纸M建東北邊防軍,做好防范的準備
。保梗担澳辏对孪卵,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和侵占中國領土臺灣,7月初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主并由美國指揮的侵朝“聯合國軍”,擴大朝鮮戰爭。
對于美國的侵略行為,中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和譴責。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認為,由于美國的武裝干涉,朝鮮戰爭局勢有惡化的可能,美國甚至可能直接侵犯中國大陸。為了保衛國防安全和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反抗美國侵略,中國人民不得不進行必要的準備。1950年7月上旬,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兩次主持召開討論保衛國防問題的會議,并于7月13日作出中央軍委《關于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調戰略預備隊第13兵團及第42軍和3個炮兵師等部,組成東北邊防軍。
為檢查東北邊防軍的準備情況,8月下旬,周恩來再次主持召開國防會議。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指出:“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給了我們新的課題: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臺灣!薄八詫|北邊防軍組織起來!比绻r人民軍一鼓作氣解放全朝鮮并使戰爭很快結束,邊防軍即備而不用,如果戰爭出現長期化形勢,邊防軍就要在必要時援助朝鮮作戰;現在后一種情況即將成為現實,這加重了我們的責任,目前部隊武器裝備和戰備工作狀況更需要邊防軍加緊和加強準備工作。一切都要準備好,不要成為“臨急應戰”,而要有充分準備,一出手就勝。①
東北邊防軍從1950年7月上旬組建,到10月上旬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整個準備工作,包括組織領導機構組成、抽調部隊、集中時的運輸組織、整訓工作、武器裝備調整和兵員補充、后勤供應等,都是在周恩來及其主持的中央軍委直接指導下進行的。
。.參與出兵決策,并保證決策的貫徹實施
。保梗担澳辏乖碌缀停保霸鲁,周恩來即代表中國政府對美國地面部隊準備越過三八線北進提出嚴正警告,指出:“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雹诿绹婈犎绻竭^三八線北進,“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雹郾砻髁酥袊腿嗣穹纯骨致缘臎Q心和態度。10月初,金日成和樸憲永請求中國出兵援助。10月4日至5日,周恩來參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出兵援朝的會議。政治局經過充分討論,為支援朝鮮人民反抗侵略和保衛中國的安全利益,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 策。
為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決策,6日,周恩來即主持召開黨政軍高級干部會議,研究部署志愿軍入朝作戰事宜。8日,周恩來受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委托前往蘇聯,與蘇聯領導人商談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爭取蘇聯給予中國武器裝備援助及向中國人民志愿軍提供空中掩護等問題。此后,10月下旬至1951年1月下旬,周恩來在黨內外許多重要會議上,對中共中央的出兵決策多次作了宣傳、動員、解釋工作,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義性,動員政府各部門、全國各行業和全國各族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協助毛澤東進行戰略籌劃和指導
。保苊鼌f調中、朝、蘇三方部隊的作戰指揮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時,朝鮮人民軍已遭到嚴重損失,主力正從三八線以南向北后撤轉移,一部轉到中國境內進行補充整編。志愿軍的第一、第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也有個別部隊參戰,由于缺乏統一協調,多次發生人民軍誤擊志愿軍的事件。11月,蘇聯空軍一部出動到鴨綠江上空作戰,朝鮮人民軍主力有些部隊將整編完畢準備投入作戰。此外,朝鮮人民軍空軍尚有一部分部隊可參加作戰,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也將開始參加實戰練習。于是中、朝、蘇三方作戰部隊的協調指揮成了作戰中必須解決的問題。11月中旬,毛澤東致電斯大林,建議由金日成、彭德懷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組成三人小組,統一指揮中、朝、蘇三方部隊的在朝作戰。斯大林復電表示“由中國周恩來統一指揮”,并將同一電報發給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④從此,周恩來肩負起中、朝、蘇三方部隊朝境作戰的協調指揮重任。
有關三方空軍作戰的出動方式、出動數量、機場的使用,以及在朝鮮境內修建機場和機場位置的選擇、修機場所需物資和人力等問題,均由周恩來出面與蘇聯領導人和朝鮮領導人進行協商,或由周恩來委托聶榮臻出面與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或空軍顧問協商確定。
有關中朝兩軍作戰的統一指揮問題,12月上旬,毛澤東、周恩來與金日成在北京進行協商,確定組成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雄(朝方)為副司令員,樸一禹(朝方)為副政治委員,統一指揮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境內一切作戰及其有關事宜,聯合司令部的一切命令統經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下達。⑤經周恩來與金日成協商,在聯司之下,于1951年3月中旬和8月上旬,又先后組成了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和戰時管理朝鮮境內鐵路運輸的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后來在戰場上還先后組成了東海岸和西海岸防御聯合指揮機構。所有這些,解決了中朝兩軍作戰的統一指揮問題。
。玻笇е驹杠娮鲬
志愿軍入朝后,在第一至第三次戰役期間,毛澤東高度重視和關心志愿軍的作戰,指導極為詳細具體。在志愿軍連續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后,尤其是第四次戰役開始以后,對志愿軍的作戰指導,毛澤東一般均委托周恩來處理,直至1952年7月,由彭德懷接替其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其中1951年2月中旬至5月初的一段時間,毛澤東離京休養,由周恩來全權指導志愿軍的作戰)。在此期間,志愿軍進行了第四、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戰、反“絞殺戰”、反細菌戰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斗爭。周恩來起草或審定批發的有關電報達數百份,對志愿軍作戰給予具體指導。此外,還對志愿軍的作戰指導做出了許多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貢獻,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主持中央軍委確定志愿軍實施輪番作戰的方針。
早在東北邊防軍整訓期間,1950年8月下旬,周恩來就曾設想,將來邊防軍出動作戰,可采取“換班的打法,進行補充”。⑥志愿軍參戰以后,特別是第三次戰役以后,戰場情況表明,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依靠優勢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在遭到志愿軍攻擊時組織撤退快,而當志愿軍停止進攻以后,其組織反撲也快,不容許志愿軍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戰場休整。如何解決休整補充問題,成了志愿軍能否堅持長期作戰的戰略問題。這樣,1951年2月上旬,毛澤東和周恩來確定志愿軍“在朝鮮采取輪番作戰的方針”。周恩來主持起草了軍委給志愿軍和各大軍區的電報,具體制定了輪番作戰計劃,經毛澤東批準后下發,確定以21個軍分三番作戰。第五次戰役后,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雙方開始了停戰談判,輪番作戰計劃未再執行,但計劃中的第三番作戰部隊于 1951年 6月以后也大部先后接替了第一線的防御作戰任務。
。保梗担材辏翟乱院,由于美方在戰俘遣返問題上的談判違反《關于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規定,蠻不講理,以“自愿遣返”為借口,企圖強迫扣留志愿軍和人民軍被俘人員,致使戰爭繼續延長。志愿軍在朝鮮的部隊長期過著艱苦緊張的戰爭生活,需要很好休整,同時也需按國內國防軍的新編制整編。而國內按新編制已整編好的部隊,需要進行現代戰爭的鍛煉。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確定了以國內完成整編的部隊全面輪換戰場作戰部隊的方針。周恩來并指示總參謀部與在北京治病的彭德懷進行研究協商,制定了第一期以國內3個軍輪換戰場上3個軍的計劃,并于1952年9月開始實行。此后還組織了第二批輪換以及高級指揮員和高級指揮機關的輪換。
二是停戰談判開始以后,主持中央軍委確定了作戰要“與談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適應”的方針。
。保梗担蹦辏吩,朝鮮停戰談判開始以后,戰場上的打和談就緊密聯系在一起,打是為了談,打也促進談,談制約打,談為打提出任務和目標。因此,這期間的打與不打,打的規模大小,打的目標和時機的選擇,都需根據談判的需要而定。鑒于這種戰爭形勢的出現,周恩來受毛澤東委托,于8月中旬就志愿軍計劃的第六次戰役問題起草軍委給志愿軍的指示,指出:“為使休戰談判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并準備談判不成,破裂的責任落到敵人身上……在作戰上,我們也應與談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適應!雹邚亩鞔_了停戰談判期間志愿軍作戰與談判的關系,明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志愿軍貫徹這一方針,在整個談判期間的作戰,有力地適應和配合了停戰談判。
。常I劃空軍、特種兵的建設和參戰
為適應同具有強大?哲姴⑶业孛娌筷犖淦餮b備也相當精良的美軍作戰的需要,早在東北邊防軍整訓期間,周恩來在主持的一次國防會議上,即確定了制定空軍和特種兵建設三年規劃的有關事宜。周恩來要求各軍兵種分別作出一個三年建設計劃,以便在9、10、11三個月討論決定,1951年開始實施。同時確定:空軍在已有7個航空團的基礎上,到1951年1月再增編3個轟炸機團和1個海軍飛機團;裝甲兵編成3個旅9個坦克團,從蘇聯訂購360輛坦克,爭取在1950年9月編成,年底完成訓練;炮兵,高炮編成18個團,中小口徑高炮共428門,3個月內分兩期完成訓練,其他火炮按能配足10個軍計劃編成,并在1950年底完成訓練。組建這些部隊所需裝備、器材及訓練計劃和場地也均責成有關部門作出計劃。⑧在周恩來和周恩來主持的中央軍委的籌劃指導下,這些計劃后來均得以實現。這次會議上確定的空軍和特種兵建設計劃,不僅有力地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同美軍作戰的需要,而且也是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起步。
。矗M織領導反細菌戰的斗爭
。保梗担材辏痹缕,志愿軍發現美軍在朝鮮大規模布撒帶有病毒病菌的昆蟲及其他雜物。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此高度重視,也非常慎重。當判明此系美軍在進行細菌戰之后,毛澤東于2月19日在聶榮臻的一份報告上批示:“請周總理注意此事,并予處理!雹嶂芏鱽碛诋斠辜磾M定了反細菌戰要做的6項工作。此后,即按這6項工作由周恩來領導展開了反細菌戰的斗爭。
周恩來一方面以中央軍委名義給志愿軍發出指示,指出:“現在的重要問題是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鐘的時間,進行細菌撒播區的消毒和隔離,克服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但在部隊中亦應特別注意不要造成驚慌和恐怖!薄氨仨氀杆俣鴪詻Q地進行防疫工作,不容有任何的猶疑和動搖”。⑩另一方面,則指示有關部門組織防疫隊和檢驗隊派往前方,并前送防疫藥品和器材。與此同時,還組織在政治、外交上揭露和控訴美軍細菌戰的罪行。周恩來并親自擔任中央防疫委員會主任。整個反細菌戰工作,在周恩來直接組織領導下,至1952年冬基本告一段落。美國實施細菌戰不但未能達到軍事上的目的,而且在政治上、道義上也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周恩來協助毛澤東指導抗美援朝戰爭,直至1952年7月彭德懷接替其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他實際上起到了抗美援朝戰爭軍事總指揮的作用。
抗美援朝戰爭的“總后勤部長”
。保y籌保障戰場的需要
聶榮臻曾在其回憶錄中講到,抗美援朝戰爭的“整個后勤工作,當時都是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關懷下進行的!保保
周恩來主持研究組建東北邊防軍時,主持起草的中央軍委《關于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中,就專門有一項是后勤工作準備,具體開列了準備的項目和數目,并責成有關部門具體落實。
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以后,中央確定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后方基地。但是,僅靠東北軍區完成后勤保障任務有許多實際困難不好解決。對此,周恩來明確指出:“只要東北提出要求,我們愿全力以赴幫助你們解決困難。凡為東北已決定者,我們定做你們后盾,支持你們貫徹下去!12事實上,抗美援朝戰爭中后勤保障所需干部、部隊、車輛、司機、物資、經費、在國內的鐵路運輸等,都是由周恩來與政務院有關部門、全國各大行政區、各大軍區及軍委各總部協商解決的。還有些是由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電報或周恩來直接致電斯大林和布爾加寧,與蘇聯領導人協商從蘇聯訂購武器、車輛等國內不能生產的裝備器材,解決志愿軍所需。志愿軍在入朝參戰初期,連續進行運動作戰,加之美國飛機轟炸掃射,志愿軍難以生火做飯。為解決這個問題,周恩來指示政務院,布置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各省市,發動群眾,家家戶戶做炒面,他還親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機關視察,同大家一起動手做炒面。這些舉措,有力地保證了志愿軍后勤保障的需要。
。玻笇е驹杠姷暮笄诮ㄔO
抗美援朝戰爭不同于我軍以往進行的戰爭,有許多新特點,這給志愿軍的后勤保障提出了許多新問題。
其一,這場戰爭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具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進行的是陸?哲娐摵系娜轿坏牧Ⅲw作戰,志愿軍在朝鮮的前方、后方均在“聯合國軍”的?哲娍刂浦,后方也變成了戰場。而志愿軍沒有海軍參戰,只在后期有少量空軍參加掩護后方運輸。這樣,志愿軍組織后勤保障的同時,必須組織防空斗爭。
其二,志愿軍參戰部隊多,并且參戰軍兵種比任何一次國內作戰都多,作戰物資需要量大,后勤保障的內容復雜,保障任務繁重。
其三,朝鮮國度小,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持龐大軍隊作戰的需要,并且已經過戰爭破壞,志愿軍就地籌措物資有限。同時,由于美國空軍的破壞又使志愿軍實際能夠利用的繳獲很少。因此,志愿軍作戰物資幾乎完全靠國內組織供應。而由于志愿軍的運輸工具少,運輸能力弱,在美國空軍的轟炸封鎖下,運輸極為困難。
這些情況,造成了志愿軍在戰場組織后勤保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周恩來從一開始就直接關注志愿軍在戰場上的后勤保障問題,組織總參謀部、總后勤部和東北軍區研究解決的措施。志愿軍入朝初期,周恩來親自點將,由東北軍區派出后勤機構負責戰場保障,先后籌劃并組建7個后勤分部(后縮編為5個),在朝鮮境內負責供應。
為適應戰場作戰的需要,周恩來與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總后勤部長楊立三多次協商研究后,于1951年5月中旬,作出中央軍委關于加強志愿軍后方勤務工作的決定,在志愿軍首長領導下,組建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取代東北軍區派出的后勤指揮機構,專門負責在朝鮮境內志愿軍的后勤保障問題。同時決定從軍到團各級均以一名副職兼任本級后勤部(處)的主官,加強了志愿軍后勤保障的組織領導。
志愿軍參戰后,后勤保障最大的問題是朝鮮境內的運輸補給不適應作戰需要。在周恩來指導下,東北軍區組織召開的志愿軍后勤工作會議確定把運輸工作作為志愿軍后勤保障的中心工作,強調“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同時確定增調鐵道兵和工兵部隊入朝,搶修鐵路公路;增加運輸汽車以增強運力;增調高射炮兵部隊入朝,掩護交通運輸;并采取措施建立兵站運輸線。為保證戰時朝鮮境內鐵路運輸,周恩來主持與朝鮮政府協商,簽訂了《關于朝鮮鐵路戰時軍事管制的協議》,建立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在聯司領導下,統一計劃和指揮戰時朝鮮鐵路運輸、修復與保護事宜。1951年8月中旬,美國空軍發動以摧毀朝鮮北方鐵路系統為主要目標的“絞殺戰”,給志愿軍在朝鮮境內的鐵路運輸造成嚴重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采取許多重大措施:命令志愿軍空軍出動掩護平壤以北鐵路運輸;指示志愿軍將在朝鮮的高炮部隊主要力量集中用于鐵路系統防空作戰;增補鐵道搶修部隊9000人,并臨時配屬5個新兵團;將國內儲備用于修建黃河大橋和即將從蘇聯到達的鋼材調運朝鮮,保證鐵路搶修等。采取這些措施,加上志愿軍后方各軍兵種部隊的共同奮戰,基本保證了運輸任務的完成。美軍的“絞殺戰”不得不宣告失敗,而志愿軍則建成了以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相結合,防空、搶修、搶運相結合,從后方物資基地到前線各軍的前后貫通、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即形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從而解決了運輸一直困難這一戰略上的重大問題。
抗美援朝戰爭中,周恩來實際上是解決志愿軍后勤保障問題的前后方總策劃?姑涝瘧馉幒笄诒U蠟槲臆娊⑦m應現代戰爭的后勤保障體系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
指導停戰談判斗爭
。保罡邲Q策層關于停戰談判指導的實際操作者
朝鮮停戰談判,朝中方面經過協商建立了三線班子。第一線班子,是朝中方面談判代表團(朝鮮人民軍3名代表,中國人民志愿軍2名代表),在談判桌上與“聯合國軍”代表進行面對面的唇槍舌戰;第二線班子,是停戰談判的前方指揮部,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兼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李克農坐鎮直接指揮,并由中國外交部國際新聞局局長喬冠華協助。李克農直接與毛澤東和金日成、彭德懷聯系,報告談判情況,獲得有關指示,并根據這些指示制定代表們在談判桌上的談判方案;第三線班子,是最高決策層,由毛澤東、周恩來與金日成協商,有時也征求彭德懷和斯大林的意見,確定談判的總體方案、方針和原則,并根據談判具體進展情況及時發出指示,而這些工作,毛澤東基本是委托周恩來進行實際操作的?梢哉f,周恩來是朝中方面關于停戰談判實際上的最高主持人。據不完全統計,在兩年零17天的朝鮮停戰談判中,由周恩來親自起草或由周恩來主持起草的有關朝鮮停戰談判的文件和指示近300件。
。玻畬ν鹫勁械木唧w指導
最高決策層對停戰談判發展的每一步都有具體指示。這些指示基本上是由周恩來起草或由周恩來主持起草的,經毛澤東審閱后,以毛澤東名義(大多如此)或以周恩來名義發給李克農并告金日成、彭德懷。
關于議程問題談判的指導。提出并確定談判議程,是停戰談判的前提和基礎。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后,朝中代表團提出旨在同時解決;、遣俘、撤軍的3項原則建議!奥摵蠂姟贝韴F提出包括9項內容的議程草案,不分主次,次序混亂,有的毫無實質性內容,有的與此次談判毫無關系。朝中代表團指出了美方提案的不合理性,并以自己所提3項原則建議為基礎提出包括5項內容的議程方案,即:1.通過議程。2.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雙方停戰的軍事分界線并建一非軍事區,作為停戰的基本條件。3.撤退一切外國軍隊。4.實現朝鮮境內停戰的具體措施。5.關于戰俘的安排。13朝中方面提出的這個議程方案,是公平合理的,是符合解決朝鮮停戰問題的實際的。美方代表團雖然放棄了他們方案的一些條款,但堅決拒絕將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從朝鮮撤退外國軍隊問題列入議程,致使談判難以取得進展。
為了表明我方誠意,周恩來7月15日為毛澤東起草給李克農的指示,指出在我方已掌握主動的情況下,再經幾次試探和爭論后,可以提出新的5項議程草案(主要變化是不出現三八線字樣),但必須在對方同意將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列入議程的基礎上,我方才能同意對其它議程再加斟酌。14根據這一指示,從16日開始,朝中代表團同意在議程中只原則提出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問題,將發言重點放在了撤退外國軍隊問題上。17日,周恩來起草了毛澤東的指示,指出:新的議程既已提出,“你們即應采堅持的方針和態度,尤其對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應再三說明。這是保證在朝鮮不再發生敵對行為的必要條件”15。但美方在這一問題上毫不退讓。
中國政府一直主張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1951年1月,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解決朝鮮問題和遠東其他問題可分兩步走,第一步通過談判實現朝鮮停戰;第二步通過一定會議討論解決美軍撤出臺灣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權等遠東其他問題。而朝鮮停戰談判,就是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與其在撤兵問題上長期爭論得不到結果而拖延戰爭,不如將此留待第二步去解決,而盡早實現朝鮮停戰。7月20日,周恩來起草毛澤東致斯大林的電報,分析談判形勢,表明中國政府的考慮。在斯大林表示贊成后,周恩來又起草毛澤東致金日成的電報并取得金日成的同意。16
。吩拢玻橙,由周恩來起草的毛澤東給李克農的指示指出:為使談判取得進展,可以同意不將撤退外國軍隊列入此次會談的議程之內,此次停戰談判仍應以爭取從三八線上撤兵停戰為中心,來實現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至于從朝鮮撤退外國軍隊問題可以同意留待戰后的另一個會議去解決,但要將“其他有關停戰的問題”列入議程之內作為第5項議程。17根據這一指示,朝中代表團于25日的談判會議上,不再堅持將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問題列入議程,同時提出,將“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作為第5項內容列入議程。這樣,美方代表團再無法反對。經過朝中代表團的努力,經過半個月的舌戰,雙方于7月26日達成了關于議程的協議。
關于軍事分界線問題談判的指導。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是實現停戰的根本前提和基礎。7月26日,關于這一問題的談判開始,朝中代表團提出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并闡述了這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理由。然而,美方代表團不但蠻橫拒絕,而且狂妄地炫耀其?哲妰瀯,無理要求這種優勢要得到“補償”,提出將軍事分界線劃在志愿軍和人民軍陣地后方數十公里處,并據此標示一份軍事分界線地圖,企圖不戰而要求朝中方面退出1.2萬平方公里地區。這理所當然地遭到朝中代表團堅決反對與拒絕。
鑒于美方這種狂傲無理的態度,從7月28日至8月中旬,周恩來起草多份電報以毛澤東或周恩來名義發給李克農并告金日成、彭德懷,指示代表團,對于美方代表狂妄荒謬、完全是戰爭叫囂的發言,你們必須堅決予以駁斥,“質問其有無謀和的誠意,是談判停戰還是在準備擴大戰爭的根據”,根據美方的態度,“我方在目前必須堅持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主張”,“如果敵人決心在這個問題上破裂,發表出去,他將完全陷于被動”;18敵方的提議一旦公開,“極大可能會引起世界多數輿論的驚異和責難”,19“我們的對策應該在會議中堅持三八線的主張不變”,“逼敵人在這個問題上松口,然后方可提出我們的方案”。20根據這些指示,朝中代表團對美方的無理要求予以嚴厲駁斥。美方代表雖然不再炫耀武力,但仍尋找各種荒唐的理由反對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李克農、喬冠華以及鄧華、解方分析,美方最后的底盤就是現地停戰,不會接受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并將他們的分析報告毛澤東、金日成。早在6月初,毛澤東與金日成會談時,就考慮到了這種可能的結果。鑒于美方已不再炫耀武力,并且雙方實際戰線就在三八線地區,就地停戰對朝中方面也沒有什么吃虧,雙方都可以接受。于是周恩來在8月13日為毛澤東起草的致李克農并告金日成、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美方的真正意圖是“就地停戰,加上不大的調整”,“不過敵人不會自己提出,總想引我方提出對三八線的修正案,以利其討價還價”!巴曳酱韴F加以研究,并請金首相予以考慮”。21 8月
。保啡,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委托又致電金日成并告彭德懷、李克農,指出:“除非敵人決心破裂,否則他只能在三八線和就地停戰兩個問題上得到一個讓步。因此,我們設想,如果在三八線南北附近依地形及軍事形勢劃一條線,即臨津江以東劃在三八線以北,臨津江以西劃在三八線以南,南北地區大致相等,而名字就叫軍事分界線,不要提三八線;非軍事地區也以這條線為基線”!斑@樣一個方案,敵人很難基本反對”。22此案取得了金日成的同意。朝中代表團本著這一精神分步展開談判。經過反復交鋒,美方逐漸放棄其無理要求之后,朝中方面于11月7日正式提出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自接觸線各退2公里為非軍事區的方案。1951年11月27日,朝鮮停戰談判就此項議程達成協議。
關于停戰的安排和戰俘遣返問題的談判,周恩來也根據談判的進展及時給予指示,進行具體有力的指導。直到1953年7月27日,美方代表不得不簽訂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朝鮮停戰協定。朝鮮停戰問題終于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美國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同樣沒有得到。
周恩來指導停戰談判斗爭,體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手段的靈活性,體現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體現了高超的談判斗爭指導藝術,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ㄗ髡邌挝唬褐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
注 釋:
、、③、④、⑤、⑥、⑦、⑧、12、 15、 17、 18、 19、 21《周恩來軍事文選》第4卷,第 43—46頁、第 66頁、第 100頁、第 122頁、第47頁、第218頁、第46—49頁、第87頁、第200頁、第204—205頁、第207頁、第 209頁、第 214頁。
、凇吨芏鱽硗饨晃倪x》第24頁。
、、⑩、14、 16、 20、 22《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第 217頁、第218頁、第159—160頁、第161—162頁、第166頁、第172頁。
11 聶榮臻著:《聶榮臻回憶錄》下卷,第749頁。
。保场懂敶袊鴧矔た姑涝瘧馉帯返冢保叮讽。
《周恩來百周年紀念論文集》